人大工作参考(总第41期)
浙江省部分地市监督工作亮点做法
编者按:9月5日,浙江省人大监督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会上,宁波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台州市、丽水市、余杭区、瑞安市、新昌县、江山市、普陀区等地人大常委会作了交流发言。会后,研究室对浙江省部分地市人大促进监督工作的创新做法进行汇总整理,供领导参阅和工作借鉴。
宁波市人大全链条优化升级、全过程监督增效。(1)聚焦精准选题,增强人大监督针对性。在落实市委交办任务中破难点,在回应民意呼声中找热点,在谋划专项行动中抓重点,确保人大监督谋在关键处、落在点子上。(2)聚力方式创新,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性。坚持“闭环化”管理,坚持“指标化”评价,坚持“公开化”推进,以方式创新促进质效提升。(3)聚合资源力量,增强人大监督整体性。注重职权联动,注重部门联通,注重力量联合,打好监督“组合拳”。
湖州市人大深耕“一”字系列载体化主题监督,以高质量人大监督助推高质量发展。先后推出“一气呵成督治气”“一盯到底拔钉除患”“一问到底深化反诈”“一以贯之促创新”“一起同行助力民营经济”“一体监督促治理”等“一”字系列载体化主题监督,着力提升监督的有效性、影响力、可感度。
嘉兴市人大念好唱响四字要诀,提能做深财经监督。(1)突出“效”字,深化预算审查监督。注重拓面提质,率先建立健全“三全三真”预算审查监督模式。(2)突出“准”字,优化经济工作监督。聚焦党委决策、发展所需、群众关切,锚定高质量发展,依法加强经济工作监督。(3)突出“实”字,强化国资管理监督。2018年起连续两次开展国资特定问题调查,让监督“长出牙齿”。(4)突出“联”字,催化监督提质增效。拓展运用省人大财经工作“五个四”规则,联动开展“监督质效提升年”活动,推进人大监督工作“六化两提升”。
金华市人大创新“把牢图”制度规范,提升“全周期”监督质效。紧扣“把牢图”创新建立规划监督流程图,切实增强规划编制质量和执行刚性。(1)优化顶层设计,规范化把牢制度流程。建立健全分类清晰、程序衔接、链条完整的规划监督机制。(2)抓住关键环节,全过程把牢编制质量。紧盯影响规划编制质量的重要关口精准发力,推动“把牢图”从程序性监督向实体性监督、从技术监督向价值监督转变。(3)强化执行刚性,全景式把牢规划实施。针对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压实全链条工作责任、强化全方位联动监督,做实“把牢图”监督的“后半篇文章”。
台州市人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监督智能化立体化实效化。从行政执法、行政诉讼、检察建议切入,在市域层面有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监督智能化、立体化、实效化。(1)构建数智监督新体系。坚持“以数据支撑、让数字说话、靠数智监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监督更加智能化。(2)塑造立体监督新格局。坚持“广覆盖、多维度、深层次”,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监督更加立体化。(3)实施有效监督新机制。坚持宏观监督与具体监督、整体监督与重点监督的有机统一,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监督更加实效化。
丽水市人大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公平正义。积极探索新时代地方人大司法监督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有效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1)构建持续性监督机制,提升法院执行新质效。发动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履职活动,助力破解“执行难”。(2)创新双转化工作机制,打造合力监督新优势。积极推进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实时、动态的“双向衔接转化”,实现人大监督和检察工作法律监督双赢多赢共赢。(3)深化综合性监督机制,促进规范执法新提升。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多管齐下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监督,确保执法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三聚焦”全流程监督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紧盯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以2021年以来73个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的项目为重点,探索打造“一对一”全流程监督模式,着力推动政府投资行为更加科学规范、项目建设全力提质加速、政府投资效益不断提升。
江山市人大创新工委履职,做实人大监督。以工委履职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实施人大工作机构作用发挥新机制,打开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下基层人大监督的新图景。架好人大“连心桥”,制度化推行“工委进站点”、常态化推行“工委进讲坛”、专题化推行“工委进平台”。做细监督“服务单”,做强“一工委一团队”、做实“一议题一调研”、做细“一审议一清单”。办实工委“一件事”,规范“选事”流程、配强“办事”力量、展现“督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