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民情驿站连阡陌 代表履职映初心
在扶沟县曹里乡,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了传递民意的“连心桥”,一位位认真努力依法履职的人大代表成为了助力发展的“领头雁”。曹里乡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与不懈努力,不断完善优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搭建,充分发挥联络站功能,使联络站成为代表普法宣传的“服务站”,社情民意的“直通站”,矛盾纠纷“终点站”,全力推动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联络站+议事会”,开启互动交流“直通车”
走进曹里乡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的人大代表和群众围坐一团讨论的火热场面时常可见。聊政策更新、谈乡村发展、话民生保障、讲县域治理……代表们用家常话,以“小故事”讲“大道理”,推动上级精神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夏收乡里有没有优惠政策?”“该如何跟大伙儿讲解协调?”“乡里有没有收割机资源?”……在曹里乡代表联络站的“议事会”上,面对代表们抛来的诸多疑问,曹里乡人大主席薄倩倩一一耐心作答。“代表们的似火热情和满口好评让我收获满满。我希望借助乡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平台提升代表们联系群众的能力,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有助于真正成为群众的“代言人”与“贴心人”。
与此同时,曹里乡人大代表联络站还鼓励人大代表深入基层,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群众所想所盼。今年以来,该乡仅县级人大代表就开展调研走访4次,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15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联络站+巡河员”,织密防汛治理“安全网”
“这段河堤有渗水隐患,必须立即加固!”曹里乡人大联络站代表在巡查时发现险情,第一时间上报乡防汛指挥部。随后,应急部门迅速组织抢险队伍,当天完成加固作业,避免了险情扩大。入汛以来,曹里乡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开展“防汛安全大走访”,人大代表化身“巡河员”,对辖区内河道、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累计发现并整改隐患点12处,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组织人员深入相关村庄的751户农户家中开展政策宣讲河道治理政策,讲解河道治理要求,动员群众签订《政策告知书》和《承诺书》。
“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职能,常态化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河道治理、巡河护河工作,构建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工作机制,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全乡安全度汛。”县人大代表、曹里乡党委书记朱晓菲指出。
曹里乡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贴近基层的优势,将群众需求、政府行动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在防汛“防、抗、救”全链条中体现民主监督与治理效能,是基层防灾体系的重要补充。
“联络站+田埂会”,当好矛盾化解“减压阀”
“群众信任我,愿意来找我调解,也说明了我这个人大代表没白当。”曹里乡人大主席薄倩倩如是说道。多年前,曹里乡韩家村村民老韩和王家村村民老王因地边问题产生分歧,矛盾在岁月的冲刷下不断激化,虽经多次调解,但始终未能达成和解。
薄倩倩带领调解小组第一时间赶到争议地块,现场测量土地面积,查阅土地确权档案,并走访老村干部、老农户了解历史耕种情况。代表们分别与老韩、老王深入交谈,了解双方核心诉求。联络站邀请乡司法所、国土所负责人和村“两委”干部召开联合调解会。人大代表从三个维度开展调解:讲法律——对照土地确权证书明确权属界线、讲情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强调邻里和睦的重要性、讲方案——提出“维持现状共同使用,待秋后统一重新丈量确权”的过渡方案。
“多亏人大代表主持公道,不然这地都没法种了。”签完调解协议后,老韩和老王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一条地埂的纠纷,看似小事,却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曹里乡人大联络站通过依法调解、情感疏导、民主协商等方式,既化解了矛盾,又普及了法治观念,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担当。
一站连万家,一站解难题。代表联络站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联系更紧,推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也让老百姓直观、近距离地感受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曹里乡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全乡民主政治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架起老百姓和人大代表之间的“连心桥”。
(供稿:郁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