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人大学习周刊 (第75期)

来源:周口人大 时间:2025-09-15

  每周金句

  我们要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务实合作,在经贸、金融、科技等领域打造更多合作成果,让“大金砖合作”基础更牢、动能更足、影响更大,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习近平2025年9月8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

  代表法解读

  关于代表视察制度?

  代表视察,即代表根据本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安排,实地察看、了解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代表视察是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代表在大会闭会期间履职活动的重要形式。

  代表视察制度创立于一届全国人大成立之初。195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治中给刘少奇委员长写信,建议每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都要出去视察。毛泽东同志看到这封信,表示赞同,并提出把参加范围扩大到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5月,毛泽东同志两次提出组织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同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出发视察工作问题的通知,印发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建立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制度的开端。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青海代表团提出将全国人大代表及省、市、州、县人大代表视察工作定为一项经常性制度的提案。当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视察工作的决定。这是第一个关于代表视察工作的法律性文件,标志着代表视察制度正式建立。

  一届全国人大成立之初的代表视察十分活跃、成果丰富。195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议,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作一个月的视察。他说,视察可以了解情况,可以联系群众,对立法、行政工作,对法院、检察院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大好处。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发出关于1955年秋收后视察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视察对象应该包括比较好的、比较坏的和中等的三种情况,找人谈话应该找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以便做到全面了解”,“视察工作,出去要有准备,回来要有报告,要实事求是,对所视察的工作尽可能作全面的分析和估计”。1956年5月,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和政协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中南海紫光阁联合举行,听取了关于1955年下半年视察工作情况的报告。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全国人大代表和省级人大代表先后进行了4次视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代表视察工作得到恢复并进一步发展。1985年12月,经党中央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出关于改进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办法的意见,提出将集中统一组织代表视察逐步改为分散的、经常的和必要的集中相结合的视察。1987年7月,常委会办公厅发出关于全国人大代表持视察证视察的意见。

  1992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代表法,对代表视察作出系统规定,有力提升代表视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代表工作的决策部署,2010年、2015年、2025年对代表法的修改,与时俱进推动代表视察制度不断完善。

  根据代表法的规定,积极参加统一组织的视察活动,是代表的义务。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根据本级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乡镇人大代表根据本级人大主席团的安排,对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代表进行视察,可以提出约见本级或者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被约见的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或者由他委托的负责人员应当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可以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持证视察也需要由地方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主席团根据代表的要求联系安排。根据安排,设区的市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也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跨原选举单位进行视察。代表参加视察形成的报告,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工作机构或者乡镇人大主席团转交有关机关、组织。有关机关、组织对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研究处理情况应当及时向代表反馈。代表参加视察时,可以向有关机关、组织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

  实践中,每年年底到次年年初,各选举单位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一周左右的集中视察。代表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立足人大职能和代表职责,把民意民智体现到相关议案建议和审议发言中,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宪法法律

  问:对代表执行职务提供服务保障的服务机构,法律是如何明确的?

  答:代表法第四十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是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集体服务机构,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服务保障。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一个重要不同就是,人大代表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大都是兼职的,不脱离各自的生产或者工作,可以全面、及时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同时,人大代表没有助手,而是由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提供集体参谋助手的服务工作。在代表法修改过程中,有关方面提出,为了更好地为代表履行职责提供保障,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是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集体服务机构,要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服务。因此,2010年修改代表法时作了补充完善。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是代表的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班子,是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集体服务机构。2021年11月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后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人大常委会、人大机关要增强为代表服务的意识,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有序组织代表活动,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知识问答

  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是什么?

  答: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完善党内法规,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

  地方性法规

  市港航管理局是本市港口和航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港口和航道相关工作,并指导、组织、协调、监督县(市、区)港航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港口和航道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具体实施所在地港口和航道的行政管理工作。市港口和航道行政主管部门和县(市、区)港口和航道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机构,在本条例中统称港航管理部门。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港口和航道的相关工作。

  ——摘自《周口市港口和航道条例》第一章第六条

  一周工作速览

  (1)9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在郑州以视频形式召开深化提升“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经验交流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雪芹、秘书长张继宏在周口分会场出席会议。

  (2)9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建中带领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周口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来源:市人大数智化监督办公室

  编辑:杨军强

  责编:韩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