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关注川汇区各街道认真实施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经验做法
编者按:
近期,《周口日报》刊发《基层“小单元”搭建民主“大舞台”》一文,报道了川汇区各街道认真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围绕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实事办理等事项,组织议事代表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的具体做法。
川汇区各街道积极践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打破了基层治理中 “政府干、群众看” 的隔阂,让居民从治理的 “旁观者” 转变为 “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实践证明,当基层治理紧扣群众需求,当民主协商融入日常民生,就能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基层“小单元”搭建民主“大舞台”
“以前一下雨,楼下就积水,出行不便。现在小区不仅道路平坦了、排水通畅了,还规划了停车位、建设了休闲广场。这多亏街道议事代表把咱们居民的意见递给政府,实现了小区大变样!”看着改造一新的小区,川汇区七一路街道供销社家属院居民王秀兰的脸上满是笑意。
近年来,川汇区各街道认真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通过民主推荐,公开聘任本辖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和居民群众为街道议事代表。他们围绕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实事办理等事项,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从“一次投票”到“一件实事”
陈州街回族街道地处市区中心,停车难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议事会议召开前,我就琢磨着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希望各方合力解决。没想到,会上大家一致赞同,把‘增设停车位’列入了民生实事清单。”作为陈州街回族街道议事代表,李军至今还记得首次参加议事会议的场景——30名街道议事代表围坐一堂,从20多条群众诉求中投票选出了6个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目前,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已在川汇区各街道扎实实施。议事会议每年召开2次,通过“年初投票、年中视察、年底评议”的形式,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在人和街街道,充电难是新能源汽车车主普遍反映的问题。在议事会议上,“增加充电桩,助力绿色出行”的建议高票入选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为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街道议事代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群众、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车主对停车位数量、充电桩配置的需求,并向政府部门提出具体建议。截至目前,该街道已新建2个配备充电桩的停车场,有效缓解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充电焦虑”。
从“群众期盼”到“实景呈现”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更新。如何“改”出城市新面貌,“造”出群众幸福新生活,是街道议事会议上的热点话题。
从票决到实施再到跟进,李埠口街道议事代表张军见证了辖区内坑塘从垃圾场到小游园的蜕变。“刚开始清运垃圾时,还有群众说‘这就是瞎折腾’。”张军说,“30个坑塘治理、600余吨垃圾清运、1000米护栏安装,改造过程中不仅各部门积极配合,而且街道议事代表全程参与。这些付出群众都看在眼里,做得好不好,大家心里有杆秤。”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管网升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街道议事代表定期开展专项监督,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坚持靶向攻坚,推动各街道精准施策。20个老旧小区和270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工程被纳入各街道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项目,近200个社区网格打造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从“实时监督”到“销号管理”
川汇区各街道依托周口人大数智化平台搭建子平台,实现街道议事代表履职留痕、工作进度可视。
在金海路街道的数智化平台上,老旧小区改造遗留问题的整改进度一目了然。“以前自己跑部门问进度,现在通过手机就能了解情况。”居民李娜表示,她经常登录平台,查看自家楼栋外墙修复进度。“你看这个‘已整改’标识,就是上周更新的。我们反映墙面渗水后,没过几天就有人来修。平台上能看到街道议事代表的督办记录,再也不怕出现反映的问题没人管、没人解决的情况了。”
金海路街道把28件群众诉求分包给街道议事代表,办理情况在线实时更新,每件都标注着督办人员和督办时间,线上满意度测评通过后,系统自动销号。
把一张张民生清单变成一件件民生实事,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不仅让群众真正成为了街道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更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周口日报记者 刘昂)

